Facebook Twitter Gplus Flickr LinkedIn YouTube Google Maps
formats

牛樟芝植菌菌種製種技術(三)液態菌絲體植菌法

第三種製備法是液態菌絲體植菌法。這個技術是由液態醱酵技術演變而來,方法是將牛樟芝菌絲在液態醱酵槽中培養七到十天,以形成一顆一顆小小的菌絲球,然後將含菌絲球的醱酵液接種到段木上。液態菌種接種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大量接菌,甚至整塊段木都可浸在含菌的醱酵液中,由於培養液中仍殘留豐富的營養物,所以初期菌絲球可利用這些培養基繼續成長,一般在一星期後即可看到白白的菌絲如地毯般覆蓋在段木上,一個月後白色菌絲會轉成紅色形成所謂菌膜,六個月後就可產生多孔狀的子實體。這種技術最大的優點是菌種製備時間短、接種量大,若段木處理得當,出菇的面積將很大,甚至整塊木頭都可以長出牛樟芝菌絲,非常適合大規模栽培(如圖二十三)。由於使用液態菌種含有營養豐富的醱酵液,除了讓牛樟芝菌絲成長外,也很容易引起雜菌的滋長導致接種失敗。利用液態菌種植菌技術需要充分掌握無菌操作的要領,無論菌種製備、段木處理、接種程序、植菌環境,及培植環境都必須盡量維持潔淨狀態,以降低污染率。除此之外,大面積的菌膜雖然看起來很可觀,但由於生長點過於分散,導致養份供應不足,反而有礙子實體的成長。因此一般必須將若干比率的菌膜去除,這個過程和食用菇出菇後會去除一些菇蕾以保證獲得比較大的菇體的道理是一樣的。液態菌絲接種技術是目前最被看好的植菌技術,目前在台灣無論是食用菇或藥用菇採用此方法接菌的菇場還很少,未來在技術上若能更精進,此種植菌技術應該會成為主流。

Tags: ,
formats

牛樟芝植菌菌種製種技術(二)固態菌種法

第二種菌種製備方法是固態菌種植菌法。這個方法是將牛樟芝菌絲先接種至含有木屑的固態瓶或太空包中培養,然後再將固態菌絲體塗抹至段木上,在固態菌種瓶中成長的菌絲,因為已先適應木屑的環境,接菌後非常容易在段木上生長。木屑可用牛樟木或其他非牛樟木均可,由牛樟木屑培育的菌絲體其適應期較短,若用非牛樟木其適應期就較長。當接觸新的段木環境後,一般只需要約一至兩個月後即可看到一點、一點紅色的初生牛樟芝(初芝)產生,若環境控制得當,半年後即可看到子實體的產生。運用固態菌種接種的優點是菌種健康、適應力強。菌種製備技術與一般食用菇太空包栽培法相同,一般菇農都很容易上手。缺點是菌種製備時間偏長,植菌成功點比較局部性,要養成大片的菇體需要比較長的時間。

formats

牛樟芝植菌菌種製種技術(一)菌木堆疊法

此方法為將菌木與欲接種的木頭堆疊在一起,利用牛樟芝成熟後產生的孢子自然傳播,這個方法簡單,操作容易,但植菌過程耗時且成功率低,現已慢慢被淘汰。

Tags: ,
formats

以太空包培養牛樟芝子實體

以現有技術的成熟度而言,無論應用牛樟木或非牛樟芝培育子實體,都很難達到經濟規模。這些年來,台灣的生技公司陸續開發出許多不同的培育技術,其中以太空包培育牛樟芝就是一個相當受矚目的技術。這個技術是以牛樟木的邊料、樹枝、樹葉打成屑後,加入其他碳、氮源所製成的太空包加以培養。這種技術根源自傳統食用菇的太空包栽培法,由於方法已是菇農所熟知的技術,一般人學習起來難度並不高,很容易推廣。但由於牛樟芝成長速度較慢,太空包容易遭受雜菌汙染,成功率目前還不到五成,可見這個技術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利用這種技術培育出來的牛樟芝,大多還是菌絲體狀,有些則可形成與子實體非常類似的孢子孔,菇體成扁薄膜狀(擬子實體態),雖然有些業者稱此即為子實體,但事實上與段木上長出的子實體還是有很大的差別,分析他們的成份及效果也與子實體有一大段差距,在市場上評價不如段木子實體。 Read more…

formats

受保護的內容: 生態保育協會

這篇內容受到密碼保護。如需檢視內容,請於下方欄位輸入密碼:

輸入密碼以檢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