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特有種
常綠小喬木。高可達10公尺,胸高直徑30公分,可達36公分。葉呈鎌刀狀,長5~8.5公分,表面深綠色,具光澤,葉背面有兩條白色闊氣孔帶,葉緣反捲。雌雄異株,雄花序穗狀,故名穗花杉,種實橢圓形,核果狀,成熟時呈暗紫色。為古老的殘遺植物,分佈在台灣南部中央山脈海拔700~1500公尺間天然闊葉林,如南大武山,大里力山,杜鴉原山,姑子崙山,大漢山,浸水營,茶茶牙賴山,佳菩安山,草埔,里龍山,在嶺線兩側呈帶狀分布。
台灣穗花杉在自然情況下即相當不易繁殖,每隔廿年才可能有一到兩棵實生苗木長到直徑五公分以上,因此數量稀少。依今年最新的普查數據,總計才記錄一千九百六十五棵,其中包括大武台灣穗花杉自然保留區既有掛牌的七百六十二棵,餘為新記錄。
根據調查,台灣穗花杉的分布範圍仍然在屏東恆春到台東達仁一帶山區,研究人員依既有的生育地為基準,探勘鄰近山區,找出七處新的生育地,其中最大的生育地位於大漢山南稜東側,約有五百卅八棵,最少的生育地則僅兩棵。
台灣穗花杉之醫藥功能
1.種子
化學成份
枝干含大黃酚(chrysophanol),蒽棓酚-2,3-二甲醚(anthragallol-2,3-dimethyl ether),二十二烷酸(docosano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及β-谷甾醇(β-sitosterol)。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
2.葉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煎水熏洗;或鮮品搗敷。
3.根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