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裡有大商機 ! 賣馬桶 ? 賣水肥 ?
還有一點年紀的,應該還記得早期的公共廁所,他雖然提供我們方便,但卻要收費。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透過廁所提供的方便,到底有何大商機。
有廁所就有人潮
吳必賺先生曾經在餐廳當大廚十幾年,也存了一些錢,離開餐廳後,他在公路旁選了一塊地,開起了餐廳兼商店名為”必賺”。
他想,這條公路是交通要道,每天人潮與車輛川流不息,肯定生意興隆,但事與願違,餐廳卻是門可羅雀,接連幾個月下來,必賺成了必賠,虧了一大筆錢。這時吳老闆不明白的是,為何這些人都過們而不入,不吃點或買一點呢 ? 於是他發揮本能的做出大促銷,幾個月又過去了,餐廳的生意還是老樣子,這下吳老闆可真得心急了。走出餐廳,他看見,另一頭的空地有一人在方便,於是吳老闆靈機一動,就在那裏建造一座,清潔衛生,美觀又舒適的現代化廁所,並且在路邊立上大大的廁所二字。
說也神奇,那廁所二字的油漆都還沒乾,就已經有幾輛大巴士停下來,從車上湧下一批遊客,直奔餐廳旁的廁所。就這樣,遊客不但順便趣商店逛逛,有的更在餐廳用起餐來,熱鬧非凡。於是,長期下來,這條公路上來往的巴士司機都記住了廁所,每天巴士在必賺餐廳停車場進進出出的,生意好得不得了。
統一超商也賺方便財
統一超商原本就是提供便利的商店,但早期都僅侷限在民生用品上,隨著經營型態的轉變,我們可以看到統一超商也提供熟食和店內食用的服務,當然有吃就有方便的需求,所以加設廁所是理所當然的,這一加設廁所的構思可真了不起,竟然增加來店客數,讓營收增加,創造超商加設廁所的一股潮流。
高雄第一科大行銷與流通管理系教授許英傑認為,提供無形服務「黏」住消費者,帶動實體商品消費,是超商維持成長的最高戰略指導原則。
例如結合雲端電子商務的到店取貨、水電等規費代收繳服務,以及獨步全球的高鐵票務取票服務等,甚至大型門市設置廁所和停車位,提供簡易遊憩服務,都是讓超商在社區與觀光據點,成為具備準公共服務的空間,發生匯集人氣的效果。
公平會的調查資料也證明,超商「先搶人再搶錢」的戰略奏效。2011年全台超商總來客人次達28億7800萬,成長率為5.2%;換算下來,在台灣平均每小時,就有近33萬人走進超商門市。
不比市占率 超商改搶「皮夾占有率」
過去超商開始販售國內線機票,或推出台胞證加簽代收送服務,都引起旅行社等相關業者反彈,他們擔心的都是同一件事:只要如螞蟻雄兵般的超商跳進來該產業內競爭,很難打得過!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副教授吳師豪指出,台灣每家便利商店能夠分配到的人口數,是全世界最少的,加上店數早在幾年前就已飽和,所以目前便利商店的競爭,已經由「市場占有率」,演變成「顧客占有率」,也可稱為「皮夾占有率」,就是能從一位顧客身上皮夾內拿走多少錢。
統一超光熟食營收,已超越麥當勞
如何提高「皮夾占有率」?全家便利商店執行副總經理葉榮廷指出,提高消費者的來店次數與購買頻率,是最基本的做法。
例如,早期便利商店賣的是泡麵、餅乾等乾貨,保存期限長,什麼時間買、到哪裡買,其實沒有太大差異,而如今提供的商品更多是鮮食,從便當、飯糰、三明治到沙拉,賞味期限越來越短,讓消費者在某個特定時間內,就只能在便利商店買到這樣的商品,等於增加消費者走進便利商店的頻率。
年營收近1200億元的統一超,賣熟食等品項的食品服務類占比達16.3%,營業額逾190億元,超越麥當勞、王品集團,成為台灣最大連鎖餐飲通路。
連廁所都有 開拓熟客以外的客層
現在,超商戰爭搶進服務性商品市場,要開拓出原本不會在便利商店消費的顧客,便利商店犧牲空間,拓建沒有直接收入的洗手間,就是這個概念的展現。
以全家便利商店的服務性商品為例,到店取貨今年預估將超過1200萬件,對公司整體獲利貢獻可達一成。統一超商ibon購票系統近期陸續搶下五月天、蔡依林等熱門歌手獨家售票權,成為年代、寬宏等售票系統最大競爭對手。
而業內的競爭,反而變成「促進」雙方創新的重要因素。許英傑觀察,雙方會有「你有,我也要有」的心態,當兩家、甚至三、四家都跟進時,影響力更大,結果是,一起炒熱市場,把餅做大,反而移轉或改變了消費者既有的消費形態。
不過幾年時間,誰想得到我們可以在便利商店借廁所!或許哪一天,我們可以在便利商店做健康檢查,也不用太驚訝。
能使用上純植物性御茅廁生物科技淨化促進素,更是為讚!
御茅廁生物科技淨化促進素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