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Twitter Gplus Flickr LinkedIn YouTube Google Maps
formats

台灣粗榧—白血病(血癌)/抗血栓/抗癌

粗榧實生苗葉背

根據高雄醫學大學藥學研究所的博士論文指出,粗榧內含的黃圜酮類具有抗血栓,抗癌以及抗炎作用,其中以黃圜酮34″3-[3-(isopropylamino)-2-hydroxypropoxy]xanthone(34)’,最具選擇性抑制效果.

1.高三尖杉醇酯是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通過的抗血癌用藥,光是美國此類用藥的市場就高達13億美元。

2.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調查全台的台灣粗榧母樹185株的枝葉,分析比較其成分中含有抗白血病之高三尖杉醇酯,發現濃度高於國外品種2倍以上的有15株,顯示台灣粗榧具有可生產抗癌藥的潛力。

3.台灣粗榧年輕的枝葉所含的抗癌成分高,有利於像茶園模式經營生產枝葉,提煉抗癌成分。

30年實生粗榧

粗榧之醫藥功能

粗榧堿

別名   三尖杉堿 , 哈林通堿 , 後哈莫林通堿 , 高哈林通堿 , 三尖杉酯堿

外文名   尖杉酯鹼(Harringtonine)

適應 症

用於急性 單核細胞 性 白血病 及 惡性淋巴瘤 有一定療效。也可用於 真性紅細胞增多症 , 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幼粒及早 細胞性 白血 病等。

台灣粗榧係三尖杉科(Cephalotaxaceae)在台灣單屬單種的裸子植物,也是台灣地區的特有種。依據文獻記載廣泛分布於中央山脈中至高海拔森林內,大多呈單株散生,數量不多。在經濟利用上,據研究本屬植物之近緣植物其枝葉有抗惡性腫瘤、治癌症之效,而深受植物學家的重視。中國大陸已進行天然藥物的成分分析及藥理研究,從同屬植物的三尖杉( C. fortunei Hook. f.)分離出抗白血病藥物三尖杉酯鹼及高三尖杉酸鹼,並正式將之收載入藥典之中(邱等1997)。邱和張(1992)亦指出

用量用法

靜滴:1日1~4mg,加於10% 葡萄糖 液250~500ml中,緩慢滴注,7~10次為1療程,2週後可再用。

 

注意事項

可有白細胞下降,多數病人可以恢復。有時出現惡心、嘔吐、厭食、口干等不良反應。若引起心房撲動,應即停藥。部分病人可有心肌損害。

大陸方面的研究

【拼音名】 Cū Fěi Zhī Yè

【來源】藥材基源:為三尖杉科植物粗榧的枝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ephalotaxus sinensis (Rehd.et Wils.)Li[C.drupacea Sieb.et Zucc.var.sinensis Rehd.et Wils.]

採收和儲藏:全年或夏、秋季採收,曬乾。

【原形態】灌木或小喬木,高達15m。樹皮灰色或灰褐色,裂成薄片狀脫落。葉條形,排成2列,長2-5cm,寬約3mm,上部漸窄,先端漸尖或微凸尖,基部近圓形,質地較厚,上面深綠色,中脈明顯,下面有2條白色氣孔帶,較綠色邊帶寬2-4倍。雄球花6-7聚生成頭狀,徑約6mm,總梗長約3mm;雄球花卵圓形,基部有1枚苞片,雄蕊4-11枚;雌球花頭狀,通常2-5個胚珠發育成種子。種子2-5,生於總梗的上端,卵圓形、橢圓狀卵圓形或近球形,長1.8-2.5cm,先端中央有尖頭。花期3-4月,種子10-11月成熟。

【生境分佈】生態環境:分佈於長江流域以南至廣東、廣西,西至甘肅、陝西、河南、四川、雲南、貴州等地。

資源分佈:分佈於長江流域以南至廣東、廣西,西至甘肅、陝西、河南、四川、雲南、貴州等地。

【化學成份】枝葉含三尖杉鹼(cephalotaxine),Ⅱ-羥基三尖杉鹼(Ⅱ-hydroxycephaltaxine),橋氧三尖杉鹼(drupacine),去甲基三尖杉酮鹼(demethylcephalotaxinone),C -3-表台灣三尖杉鹼(C-3-epiwilsonine),台灣三尖杉鹼(wilsonine)。樹皮含海南粗榧內酯(hainanolide),異粗榧鹼(isoharringtonine),高粗榧鹼(homoharringtonine)。此外,還含粗榧鹼(harringtonine),脫氧粗榧鹼(deoxyharringtonine)。

【藥理作用】從粗榧枝葉中分離的三尖杉鹼、高粗榧鹼、異粗榧鹼的藥理作用海南粗榧的總生物鹼製劑對急性及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和惡性淋巴病有一定療效。

【性味】苦;澀;性寒

【功能主治】抗癌。主白血病;惡性淋巴瘤

【用法用量】一般提取其生物鹼製成注射劑使用,具體用法用量1.治療白血病用中華粗榧總生物鹼每日50-100mg肌注,個別用至200mg.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11例,結果完全緩解者3例,部分緩解Ⅰ級、Ⅱ級各2例,未緩解4例。還發現本品對慢粒急變亦有較好療效,用治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10例,大部分係與環磷酰胺、6-巰基嘌呤、激素等聯合用藥,除1例外均達不同程度緩解,其中完全緩解6例。觀察急性粒細胞白病4例。完全緩解2例,部分緩5例。

2.治療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應用粗榧酯鹼黃治7例9次,結果緩解3例次,顯效4列次,良好1例次。緩解至良好8例次。至緩解所需藥物總量為65.5-133mg,平均為97.8mg;時間32-42d,平均36d。顯效所需藥物總量為62.5-126mg,平均92.5mg,時間28-50d,平均40d。療效較好,對複發的病例仍然有效。在常規劑量下副反應輕而短暫,其缺點為緩解期較短。

【注意】本品主要毒性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應,少數病人可發生心臟毒性反應。

【附方】本品植物形態及果實均與榧子相似,但木理較榧子粗糙,故名粗榧。其種子亦有代榧子食用,而稱土香榧。

【摘錄】《中華本草》

手機拍照QR Code 立刻看影片

粗榧影片

粗榧影片

更多相關文章

這不是葡萄—-粗榧的果實

 

粗榧2年實生苗

臺灣瀕危特有保育抗血癌(白血病)樹種–台灣粗榧(Cephalotaxus wilsoniana Hayata)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Home 1.台灣原生木本植物 台灣粗榧—白血病(血癌)/抗血栓/抗癌